報告題目:北郵智科中心的人機對話與圖文關聯(lián)研究
報告人:王小捷 教授
單位:北京郵電大學
報告時間:2016年12月3日(周六)15:30
報告地點:逸夫樓會議室(408)
報告摘要:人機對話是自然語言處理的重要應用,近年來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圖像和文本的聯(lián)合處理也顯示出非?;钴S的狀態(tài)。北郵智科中心在自然語言理解、目標驅動型人機對話系統(tǒng)、對話管理、自然語言生成、圖文互檢(以圖檢文、以文檢圖)以及圖像描述生成(為圖像生成一句或多句自然語言描述)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報告首先介紹北京郵電大學智能科學與技術中心的概況和主要研究方向,其后重點介紹在人機對話與圖文關聯(lián)方面的研究進展。
報告人簡介:王小捷,男,1969年生,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郵電大學智能科學與網(wǎng)絡工程系主任,IEICE Associate Editor,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常務理事、自然語言處理專委會副主任,中文信息處理學會理事、計算語言學專委,中國計算機學會中文信息技術專委,北京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和中國計算機學會高級會員。研究領域包括計算語言學、自然語言處理、基于內(nèi)容的網(wǎng)絡文本信息處理等。在國內(nèi)外重要學術刊物與會議上發(fā)表論文100余篇。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863計劃項目、企事業(yè)單位橫向項目等10余項課題。
報告題目:粗糙集理論及其對人工智能的貢獻
報告人:苗奪謙 教授
單位:同濟大學
報告時間:2016年12月3日(周六)16:30
報告地點:逸夫樓會議室(408)
報告摘要:1956年人工智能提出以來,經(jīng)過60年的發(fā)展,機器智能越來越高,特別是三次人機大戰(zhàn),極大地推動了人工智能的研究與發(fā)展。今年世界各國的計算機組織都在舉辦各種形式的活動紀念人工智能誕生六十周年。報告人作為粗糙集理論的研究者,試圖通過此次報告回答“粗糙集理論模型對人工智能有哪些貢獻?”,并籍此作為對人工智能理論的紀念。
報告人簡介:苗奪謙,博士,國際粗糙集學會會士(IRSS Fellow)?,F(xiàn)任同濟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嵌入式系統(tǒng)與服務計算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機器學習、數(shù)據(jù)挖掘、大數(shù)據(jù)、文本與圖像理解、粒度計算、粗糙集等。在國內(nèi)外重要學術刊物與會議上發(fā)表論文180余篇,出版教材和學術著作10部,授權專利11項。主持并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項目、863項目科技攻關項目等30余項。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省部級獎勵多項。
目前擔任國際粗糙集學會指導委員會主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信息學部評議組專家,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專家工作組成員,中國計算機學會杰出會員,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計算機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粗糙集與軟計算專委會主任。
太陽集團tyc5997